韩佶颖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华英论坛

发布者: 网站管理员 发布日期: 2025/03/31 浏览次数: 10 返回

326日下午,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韩佶颖教授莅临外国语学院华英论坛,通过腾讯会议平台,为师生带来题为“语言教师情绪研究前沿——理论与实证”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外国语学院蒋宇红教授主持。

讲座伊始,韩教授首先从理论层面阐述教师情绪与情绪调节的相关内容。她指出,情绪具有动态性、多面性、互动性、情境性、能动性的特征,同时强调教师情绪研究主要聚焦情绪本质包括情绪内容及情绪能力,并进一步概述情绪内容、情绪能力、情绪与社会文化、互惠模型、身份认同动态系统模型的理论框架。接着,韩教授聚焦情绪调节,阐明其四大核心部分:动机、目标、策略、结果,指出教师情绪调节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工作角色互动期望、组织因素、课堂情境、个人特征,其过程离不开社会-历史-文化情境。在情绪调节策略上,她通过分析比较社会学视角下的理论框架——情绪劳动理论以及心理学视角下的理论模型——情绪调节过程模型,提出Grandey整合理论框架。随后,韩教授进一步深入探讨情绪调节与教师身份的关系,表明教师在某个阶段的身份状态会影响教师的情绪体验,而教师通过使用不同策略进行情绪调节,能重塑发展新身份或维持现有身份。韩教授又以个人发表文献为例,从研究问题、研究过程、文献筛选、数据分析、研究结论等多方面进行系统综述的展示,揭示了语言教师情绪调节研究现状。基于理论基础、研究趋势和研究现状,韩教授还分享了两个实证研究案例。如在国际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背景下,情绪调节具有三大策略,即通过表层扮演有意减少文化冲突、通过深层扮演反思接纳文化差异和通过真实表达沟通增进文化理解。情绪调节特征则为积极与消极情绪并存、真实表达与抑制表达共存。情绪调节也具有提高教学效果、调节师生关系、协调文化差异三种动机,同时能建构指导者、管理者、守护者、观察者、调停者、维护者六种教师身份。该研究说明了国际中文教师协调冲突的情绪调节动机、平衡多重子身份来回应跨文化教学所面临的复杂情境。最后的提问环节中,在场师生踊跃提问,韩教授均一一详细解答。

本次韩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案例翔实,激发了大家对于教师情绪领域研究的学术探索热情。

撰稿  朱思祺


版权所有 (c) 2011 上海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服务条款 隐私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