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下午,外国语学院10月“人生导师”沙龙暨电影党课在徐汇校区东部文苑楼二楼木槿影院举行。学院邀请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师范大学分中心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党史学习教育专家指导组成员、特邀党建组织员邵雍老师作为主讲嘉宾,以《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为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深刻且极具重要意义的讲座,让大家更为深刻地感悟抗战战争史的波澜壮阔与胜利的来之不 易。

邵老师从四个核心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他指出,这一作用首先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积极倡导、组织并始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凝聚起全民族的爱国力量,让中华民族空前团结在抗战旗帜下。其次是党的理论引领与战略引领,党在抗日战争中发展了马列主义,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独创游击战理论并提出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为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注入了坚定信心与决心。此外,邵老师通过具体数据与史实,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卓越贡献——抗击约60%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共歼敌180多万人,建立起19个抗日民主根据地,用牺牲与奋斗筑牢了抗日战争的坚实防线。他强调,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夺取最终胜利的力量源泉,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信念,则是党能百折不挠、带领人民夺取最终胜利的根本保障。

沙龙最后,邵雍老师指出,伟大时代产生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托举伟大梦想,伟大的抗战精神是基于所有中华儿女推进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伟力。他号召学生们传承爱国基因、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将历史感悟转化为担当时代重任的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2025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次人生导师沙龙,邵老师以详实的史料、深刻的解读,带领学院师生重温了党领导人民抗击日军的壮阔历史,清晰阐释了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使大家更深刻感悟到伟大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这不仅为同学们补足了历史知识养分,更筑牢了理想信念根基,进一步激发了青年学子传承爱国基因、勇担时代使命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为学院师生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学习工作、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强劲精神动力。

师说:
“中国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念来自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理论自信和道路自信。”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积极倡导、组织并始终坚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引领整个中华民族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空前团结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斗旗帜下。”
“革命英雄主义气概是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力量源泉。只有不怕牺牲才能血战到底,只有英勇斗争方显英雄本色。”
“只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才能百折不挠、坚韧不拔地去争取胜利,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抗日战争的坚持和胜利都是不可能的。”
青年说:
我深知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民族希望所在,党提出持久战战略,倡导统一战线,锚定初心。抗战精神蕴含爱国情怀与必胜信念。我们应铭记历史,不以仇恨为目的,而以和平为导向,青年更要以党的理论坚定理想,以抗战精神磨砺担当,续写青春答卷。
外国语学院 2022级英语(师范)张珺怡
通过邵老师的讲述,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党的领导对于抗战胜利起到的中流砥柱作用。在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先,团结全国力量,坚持全民族抗战,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这种以人民为中心、舍生忘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
外国语学院 2022级英语(师范) 陈萌萌
历史不会因时间流逝而被遗忘,记忆更应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以史为鉴,把对历史的敬畏、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无论是立足岗位做好本职工作,还是面对挑战勇担使命,都要牢记入党时的初心,用担当诠释忠诚,用实干践行使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革命精神永放光芒。
外国语学院 2022级英语(师范)金依依
无数先辈用鲜血换取生的道路,换出了我们如今的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抗日战争的历史,因为“如果我们记得,他们便活过”。作为未来的教育者,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们建立一种“历史的共情”,让他们明白,那些受难者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数字,他们是和我们一样,有梦想的鲜活个体,让他们从这段历史中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
外国语学院 2022级英语(师范)杨佳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