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英语改革的背景
近几年,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源变化带来的英语水平差异化扩大。由于生源的变化,我校学生英语水平差异日益扩大,在听说能力上的差异尤为明显。二是原有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目前学生的需求主要是学生对英语的个性化要求和英语口语学习的要求。而我校原有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单一,仅有大学英语读写和听说两门课程。部分学生因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英语自主学习的动力和能力。三是原有班级设置不利于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由于师资缺乏,大学英语教学班级一直以来人数过多,这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二、大学英语改革的准备
1.前期调研
为了应对我校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的挑战,进一步提升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大学英语教学部于2013年11月对全校约一千名同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5级量表),并召开了部分学生座谈会,倾听学生的诉求。
问卷调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1) 听说读写四项技能:学生感觉困难的技能顺序依次为口语、写作、听力和阅读(均值依次为3.28、3.22、3.18、2.92);学生迫切希望提高的四项技能依次为口语、听力、写作和阅读(均值依次为4.10、3.83、3.71、3.63)。
(2)拟增加的三大课程体系: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依次为通识英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均值依次为3.80、3.62、3.50)。
(3)大学英语难易度: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内容很容易”这一问题的反馈来看(均值2.89),不少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方面是有困难的
(4)对改革的态度:学生对将来实行分级教学改革的愿望比较强烈(均值3.85)。
(5)对新的三大课程体系的态度:学生感兴趣的课程依次为通识英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均值依次为3.80、3.62、3.50)。
(6)自主学习情况:从对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情况的调查来看,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和能力都不能令人满意。学生不常进行课外英语自主学习(均值2.88),学生反应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依次是缺乏自控力、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缺乏合适的英语学习资源(均值依次为3.65、3.49、2.98)。
对访谈结果的总结和问卷调查得出的结论颇为一致。只是从访谈中发现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之大、部分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之多出人意料。学生对提高英语水平的愿望十分
强烈,对实施分级教学,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进十分期待。
2.方案制定
在对学生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我校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同时参照了其他高校的成功经验,大学英语教学部制订了《上海师范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改革方案的制定多次征求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多次请示主管领导和教务处,并邀请四所高校的大学英语部负责人对方案进行论证,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经学校批准,于2015年9月在2015级新生中实施。
我校大学英语改革的主要目标
三、大学英语改革的实施
1.实施分级教学,构建五类课程体系
五类课程包括通用大学英语课程、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交际拓展类课程、通识英语课程和专业英语课程,其中前四类课程为必修课,专业英语课程为选修课。
对非艺体类新生在入学之初就实施分级考试,并根据分级考试的成绩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等级。三个级别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评价方案等各不相同,各具特色。
通用英语系列课程大学英语I到IV级。具体如下表:
英语课程级别 | 预备级 (艺体类) (约800人) | 大学英语A (卓越班) (12个班,480人) | 大学英语B (提高班) (24个班,1080人) | 大学英语C (普通班) (余下学生) |
第一学期 | 预备级英语 | 通用大学英语4 | 通用大学英语3 | 通用大学英语1 |
第二学期 | 通用大学英语1 | 学术英语 | 通用大学英语4 | 通用大学英语2 |
第三学期 | 通用大学英语2 | 交际类英语/通识英语 | 交际类英语/通识英语 | 通用大学英语3 |
第四学期 | 通用大学英语3 | 交际类英语/通识英语 | 交际类英语/通识英语 | 通用大学英语4 |
通用学术英语课程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学术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课程,教学对象为英语基础最为扎实的学生,即A级别学生;通识英语系列课程分为文化类课程和文学类课程,其中文化类课程主要包括中国文化、英美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文学类课程包括英美经典名著阅读与欣赏、英语诗歌欣赏等,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时学习了A、B级别英语课程的大二学生。交际拓展类课程包括英汉口译实践、英汉互译、英语演讲等课程。专业英语指的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为学生开设的专业英语选修课程,如会展英语、会计英语等。
2.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适当减少学分与课时。
将原有的16学分和16课时缩减为12学分和12课时,同时我们在减少学分和课时的同时将采取各种方法和举措促进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保证我校的英语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结合学生各阶段的英语学习特点、学习需求和我校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大学英语教学部将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学生个性化的英语自主学习。
(1)英语学习策略指导项目:主要包括新生学习策略系列讲座;向学生推荐并提供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资源;加强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实施和评价;大学英语教学部将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和培训活动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策略的能力,从而使教师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自主学习。
(2)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英语学困生导航计划:安排教师为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答疑解难,夯实基础。
(3)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竞赛活动:主要包括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杯”英语写作、阅读和演讲大赛;跨文化交际能力大赛;国际学术英语论等。
(4)开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讲座:结合四六级考试内容为学生开设四六级考试系列讲座,主要包括听力讲座、阅读讲座、写作讲座和汉译英讲座等。
(5)为学生求职、出国深造提供系列指导:主要利用外籍教师资源为同学开设英语简历撰写、英语面试口语、英语面试技巧、国外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讲座。
3. 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实现改革目标为宗旨,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为导向,探索科学有效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创建学生喜爱的大学英语课堂。我们提倡在我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任务式、体验式和项目式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与课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微课、微视频和翻转课堂有机结合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
4. 优化评价方案,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其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对学生评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要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提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心,同时通过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英语学习策略,通过评价发现教学之不足,并进而改进教学。我们对学生的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形式,并在部分级别提高形成性评价的权重。即A级学生的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所占比例6:4,其他级别为5:5。而终结性评价要把评价的重点聚焦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术英语能力,以及学生的人文素养等方面。总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所考查的内容、所采用的方式都和各级别大学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相适应。
新的评价方案中,不仅A、B级形成性评价的权重得以增加,而且各级别形成性评价的方案中更重视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培养。改革前,听说在学生最终成绩中所占权重很小,通常听力仅占期末考试的25%左右,而口语仅占平时成绩的10%。改革后,通用大学英语和通用学术英语课程中的听说和读写两门课程在最终成绩中的权重各占50%。具体地说,在平时成绩的评价方面,教师分别按照听说和读写两个不同的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听说和读写分别进行评价,权重各占50%。在期末考试方面,读写和听说的分值各占50%,而且口语单独进行评价,占听说成绩的50%。上述评价方案的优化意在突出听力和口语能力在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鼓励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5. 加强教研团队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确保大学英语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因素,为此,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根据课程设置组建以下教研团队,即通用英语听说教师团队、通用英语读写教师团队、学术英语教师团队、拓展类课程教师团队和外籍教师教学团队。通用学术英语团队由五位中青年教师组成,其中为四位为名校博士毕业,两位硕士毕业。拓展类课程教师团队由12为专业特长突出的教师组成,他们担任八门拓展课程的教学。外籍教师教学团队由13位来自英美国家的外籍教师组成。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交际能力。